Jesus

2025-10-10

常年期第二十七周周五

路11:15-26

 

耶稣驱逐一个魔鬼;但是,其中有人说:“他是仗赖魔王贝耳则步驱魔。”另一些人试探耶稣,向他要求一个自天而来的征兆。耶稣知道了他们的心意,便给他们说:“凡是一国自相纷争,必成废墟,一家一家的败落。如果撒殚自相纷争,他的国如何能存立呢?因为你们说我仗赖贝耳则步驱魔。如果我仗赖贝耳则步驱魔,你们的子弟们是仗赖谁驱魔呢?为此,他们将是你们的裁判者。如果我是仗赖天主的手指驱魔,那么,天主的国已来到你们中间了。几时壮士佩带武器,看守自己的宅舍,他的财产,必能安全。

但是,如果有个比他强壮的来战胜他,必会把他所依仗的一切器械都夺去,而瓜分他的赃物。不随同我的,就是反对我;不同我收集的,就是分散。”“邪魔从人身上出去后,走遍干旱之地,寻找一个安息之所,却没有找着;他于是说:我要回到我出来的那屋里去。他来到后,见里面已打扫清洁,装饰整齐,就去,另外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魔鬼来,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处境,比先前就更坏了。”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贝耳则步是魔鬼和撒旦的同义词,而这一争论提供了魔鬼与耶稣之间宇宙之战的神学框架。虽然《玛窦福音》(12:22-30)和《马尔谷福音》(3:22-27)都有相应的记载,但《路加福音》版本的贝耳则步争论以及随后“壮士”的比喻,揭示了撒旦企图篡夺天主创造的宇宙的意图。

 

场景始于耶稣驱逐一个使人变哑的恶魔(11:14)。其他经文表明,耳聋(7:22),哑症(1:22)和失明(7:21-22;18:35)的成因不一定都是恶魔的作为。然而,这一事件却是《路加福音》中唯一一次记载耶稣直接医治哑巴,而该人的病因是恶魔的压迫。事实上,法利塞人的反应证实了这一点,因为他们也认为哑症背后是恶魔在作祟(11:15)。

 

法利塞人指控耶稣与撒旦同伙。然而,耶稣以无可挑剔的逻辑揭示了这一指控的荒谬,并提醒他们,如果他们的指控属实,那么犹太驱魔师同样也犯了与恶魔勾结的罪(11:19)。耶稣是以天主的名义驱逐恶魔(11:20)。

 

11:21–23这一段落提及了《肋未遗训》18:12-14:

    “贝里亚尔将被他束缚,

    他将赐予自己的子民能力,践踏邪灵。”

    “上主将因他的子民而喜悦,

    永远爱他的蒙爱者。

    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将欢欣踊跃,

    我将欢喜,

    众圣者都将披上喜乐。”(Charlesworth, 795)

 

路加似乎借鉴了源自犹太经间传统的数据。耶稣用“壮士”的比喻(11:21-23)来阐述宇宙秩序的情况。壮士指撒旦;武装守卫指他的恶魔手下;宅舍代表被他篡夺的宇宙;他的财产指受造物。

 

耶稣作为那位“进攻并战胜”壮士的胜利者,剥夺了他的“器械”,并“瓜分他的赃物”,也就是说,耶稣制服了恶魔和邪灵,并解救了那些被撒旦掌控的人。在叙述中,《路加福音》与另两部对观福音有一个微妙但重要的区别。《玛窦福音》(12:29)和《马尔谷福音》(3:27)描述的是“更强者捆绑壮士”(deo),而《路加福音》使用的是“战胜他”[nikao](11:22),即耶稣战胜了撒旦。

 

强者的比喻表明善最终的胜利,而污秽的恶神重返,则转向人类自身在持守胜利中的责任。蒙救赎的人必须与强有力的救赎者合作,全然依赖上主天主,同时专注于这种依赖所要求的:即专心祈祷天主,并对近人怀有怜悯之心。门徒必须活出天主经(11:2–4)中所表达的要点;否则,污秽的恶神将重新进入,占据人心。这项教训与革辣撒鬼魔的反应(路 8:31)相一致:他们惧怕被逐回深渊;若不被拘禁于阴府,他们便可自由游荡于世上。

 

路加引导福音叙事,显示耶稣与撒殚之间的宇宙之战,包括驱魔,治愈,治病与复活——这些都是为了天主而收回,归还并重建受造界。耶稣最终的胜利是在他的苦难,死亡与复活中完成的。

 

耶稣在控告者面前的举止,揭示了他使命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在他的众多驱魔行动中,他从不责备或咒骂被附的人,亦不斥责周围的群众;他最严厉的话语,总是直指魔鬼本身。他始终坚定地知道,自己的敌人是撒殚及其爪牙,而不是人,不论人是多么错误或有罪。这种目标的清晰性,甚至在他面对犹达斯时亦表露无遗(路 22:3, 47, 48)。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聖神领我看见,主遭毁谤时,主并不攻击毁谤他的人;因主知道毁谤他的、并非人,而是附身于人的恶魔。今天,我接纳伤害我的人,为他祈祷,并命魔鬼离开他。魔鬼之所以折磨人是为打击天主。然而,因着主的德能,魔鬼无法战胜天主。我和每个世人皆安全。一天,我们皆将被带回天国。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