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09
常年期第十八周周六
玛17:14-20
当他们来到群众那里时,有一个人来到耶稣跟前,跪下,说:“主啊,可怜我的儿子罢!他患癫痫病很苦,屡次跌在火中,又屡次跌在水里。我把他带到你的门徒跟前,他们却不能治好他。”耶稣回答说:“哎!无信败坏的世代,我同你们在一起要到几时呢?我容忍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给我带到这里来!”耶稣遂叱责魔鬼,魔鬼就从孩子身上出去了;从那时刻,孩子就好了。以后,门徒前来私下对耶稣说:“为什么我们不能逐出这魔鬼呢?”耶稣对他们说:“由于你们缺少信德;我实在告诉你们:假如你们有像芥子那么大的信德,你们向这座山说:从这边移到那边去!它必会移过去的;为你们没有不可能的事。”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耶稣自山上讲道(参8:1)下来之后,随即施行了数次治愈;此次下山亦紧接着一个治愈行动(参谷9:14–29;路9:37–43a)。那男孩的病状很可能是癫痫,古人认为与月相变化有关(故称之为“癫狂”或“被月亮所扰”)。然而其病症之剧烈,使人认定他是被恶魔所附;耶稣遂驱逐此魔。今日的传道者当对玛窦时代与当代文化差异有所体察与敏感。
然而,玛窦福音叙事的焦点另有所在。首先,此事与前述耶稣显圣容事件借着“我儿子”一语联系起来,此联系亦见于拉斐尔1518–20年间的画作,将两幕画面结合为一。在山上,那位以圣神与火施洗的耶稣(参3:11),被启示为天主之子;而在山下,另一名儿子被火与水所苦(17:15),终于获得痊愈与恢复。
其次,此事迹也彰显了门徒“信德薄弱”(参6:30;8:26;14:31;16:8)。耶稣所行之事,本应是门徒也可行的。耶稣的责斥:“无信而乖僻的世代!”显然也将门徒包括其中,将他们与群众相提并论(参16:4)。他们“微小的信德”,或可理解为得救所需的基本信仰,却仍与那能行异能之卓越信德形成对比。即便是微如芥子般的信德,也足以移山(参谷11:22–23;格前13:2;路17:6)。此说法固然是夸饰,然其所表达的是——对天主能力信赖之人,将得享无限可能。
某些抄本更补充说明门徒无法治愈该儿童之因(17:21),几可确定是为与谷9:29之说法调和:如此重症,须藉祈祷与禁食方能驱除;而这正是耶稣在(4:2;14:23)中所亲身示范的。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看见,“信德”是相信主,是聚焦于主。我不看着自己,也不看向他人,我盯牢的是主;因为,我之所以能“移山”,完全是靠着主,靠着主所赐予我的信德。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