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8
常年期第十四周周二
玛9:32-38
他们出去后,看,有人给耶稣送来一个附魔的哑巴。魔鬼一被赶出去,哑巴就说出话来。群众惊奇说:“在以色列从未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但法利塞人们却说:“他是仗赖魔王驱魔。”耶稣周遊各城各村,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一切疾病,一切灾殃。他一见到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慈心,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像没有牧人的羊。于是对自己的门徒说:“庄稼固多,工人却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他的庄稼。”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这是一则简短的驱魔事件(亦见路11:14–15;玛12:22–24;谷3:22),为第三组奇迹三部曲之总结。描述那人状况的希腊词 kōphos 可指“哑”或“聋”,玛窦强调其为“哑巴”。但这个语意上的模糊,也为耶稣日后对洗者若翰的回应作了铺陈——使聋者听见,正是默西亚应行的事迹之一(11:5;参依35:5)。
这人的不能言语,被归因于邪魔所致。这样的设定使医治行为与之后的控诉产生联系:法利塞人诬指耶稣“依赖魔王”驱魔(9:34),预示日后辣彼对耶稣为行巫术者之指控。稍后,玛窦将这魔王称为“贝耳则步”(12:24)。
此段叙述以另一个总结句作结,几乎与4:23–24内容相同。于是,默西亚具权威的教导(见山中圣训,玛5–7章)与他令人惊奇的治愈行动(玛8–9章),在此交织合并。而与其他宗教领袖日益加深的冲突,也为“在他们的会堂内」(9:25)一语赋予具体内涵。
不仅如此,此段总结亦为接下来的第二篇讲道(10:1–42)铺路。以法利塞人为代表的以色列领导阶层,怠忽其牧者的责任,使天主的子民陷入无牧之境。这触动了达味之子的怜悯——他是天主派遣的替代牧人(则34:23)。耶稣随即将比喻从牧羊转为农务,设想天主子民当中有丰盛的庄稼。他的门徒不久将领受使命,被差遣进入这片收获的田野。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看见,当主以德能行善时,有人赞叹感恩,有人嫉妒毁谤。主不受影响地继续宣扬天国,吩咐门徒求父,派遣福传者,带领主的子民转向天主。
在福传的路上,我不用在意他人的批评或毁谤。透过祈祷,我盯牢主,把主的生命带给主派遣我服事的人。深知主的心意是:主的子民能认识他,皈依他,且今世就拥享在他内的真生命。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