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7
常年期第十四周週一
瑪9:18-26
耶穌向他們說這話的時候,有一位首長前來跪拜他說:「我的女兒剛才死了,可是請你來,把你的手放在她身上,她必會活。」耶穌起來跟他去了;他的門徒也跟了去。看,有一個患血漏十二年的女人,從後面走近,摸了他的衣服䍁頭,因為她心裡想:「只要我一摸他的衣服,我就會好了。」耶穌轉過身來,看著她說「女兒,放心罷!你的信德救了你。」從那時起,那女人就好了。耶穌來到首長家裡,看見吹笛的和亂哄哄的群眾,就說:「你們走開罷!女孩子沒有死,只是睡著了。」他們都譏笑他。把群眾趕出去以後,耶穌就進去,拿起女孩子的手,小女孩就起來了。這消息傳遍了那整個地區。
《二十一世紀熱羅尼莫聖經詮釋》就今天福音指出
耶穌初期公開生活的敘述,以治癒奇蹟三部曲的最後一則作為結束。其中第一則,是一位婦人與一位女孩交織而成的雙重敘事(參:谷5:21–43;路8:40–56)。瑪竇再度大幅簡略記述,強調關鍵人物(未提及群眾,也未提伯多祿,雅各伯及若望陪同耶穌進入屋內;參:谷5:24、37)。
主要場景圍繞一位未具名「官員」的女兒展開,此稱呼反映出瑪竇首批聽眾與法利塞人主導的會堂之間的距離(馬爾谷稱其為雅依洛,「會堂主管」;參谷5:22)。這女孩已死(9:18),但被耶穌喚醒復生(所用詞彙也使人可將本事看作與基督一同復活的寓言)。敘述預設了猶太古代的喪葬習俗:吹笛者與喧鬧的人群為職業哀悼者;但此刻,因死亡讓位於生命,他們的存在已不再必要。
夾在故事中間的,是一位「患血漏十二年」的婦人獲得治癒(9:20)。她的具體病因未明,但可確定她因病被視為不潔,且觸碰他人時也會使人染上不潔(參:肋15:19–25)。瑪竇省略了其他版本中許多細節,反而聚焦於這位婦人模範性的信賴與謙卑——她甚至不敢直接走近耶穌。合乎律法的耶穌身穿祈禱披肩,婦人握住其中的「繸子」(參:戶15:38–40)。她這信德之舉,所帶來的不僅是血漏的治癒,更使她重新被納入天主子民的團體之中。與那位年輕女孩一樣,她也被稱為「女兒」——是一位與主建立關係的人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聖神領我看見,剛失去女兒的猶太人首長和患血漏12年的婦人,都因生命中遭遇痛苦而親近主。人遭受痛苦與打擊,正是主彰顯慈悲與宏恩的時候。痛苦與打擊領我轉向慈悲的主。回首我的生命,我為每個打擊與痛苦感謝主。
默觀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見什麼?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