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7
复活期第三周周三
若6:35-40
耶稣回答说:“我就是生命的食粮;到我这里来的,永不会饥饿;信从我的,总不会渴。但是,我向你们说过:你们看见了我,仍然不信。凡父交给我的,必到我这里来;而到我这里来的,我必不把他抛弃于外,因为我从天降下,不是为执行我的旨意,而是为执行派遣我来者的旨意。派遣我来者的旨意就是:凡他交给我的,叫我连一个也不失掉,而且在末日还要使他复活,因为这是我父的旨意:凡看见子,并信从子的,必获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使他复活。”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四)关于“父所赐的”的讲解
(37-40节)
“凡父交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把他赶走,
因为我从天上降下,不是为执行我自己的旨意,而是为承行那派遣我来者的旨意。
那派遣我来者的旨意就是:凡他交给我的,我不失落一个,并在末日使他复活。
的确,我父的旨意是:凡看见子而信从他的,必获得永生,并且我要在末日使他复活。”
耶稣此刻接着使用“赐予”这个词,并在其中看到一个确证:是父将信徒赐给耶稣。耶稣向听众保证,他绝不拒绝任何到他这里来的人。他的解释也使人回想起第五章(三十节)所说的话:耶稣唯一的意愿就是承行父的旨意。
第三十九节重申了这个意思,不过是用默示文学的语言表达,加入了一个确据:耶稣将在末日使人复活。在稍微回到先前所表达的内容——即:父的旨意是,那些看见子而信从他的人将获得永生——之后,作者再一次加上确证:耶稣将在末日使信者复活。
在若望福音五章二十四至二十九节中,我们看到两种关于人类最终命运的观点:一种是犹太传统思想中的世界观,另一种则是默示文学的世界观。默示文学的观点强调在末日的审判与复活。那种默示观中最显著的要素,在此重复了三次(三十九、四十、四十四节),这清楚表明:福音第三作者认为,在末日肉身复活的信仰,是正统信仰的基本要素。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留意主的许诺:“我就是生命的食粮;到我这里来的,永不会饥饿;信从我的,总不会渴。“这让我想到跟随主,信从主,最终因替死而被关入纳粹挨饿牢的圣国柏(又名:圣高比神父1894-1941)。根据当时集中营书记的记述,当其他挨饿牢房不断传出痛苦叫声时,圣国柏所处牢间的挨饿人皆是安静的。书记写说:国柏带领囚禁者祈祷,念经。后来,当其他9位没力气祈祷时,国柏一人细声颂经。主的应许:“我就是生命的食粮;到我这里来的,永不会饥饿;信从我的,总不会渴“是真实的。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