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2025-05-04

复活期第三主日(丙)

若21:1-19

 

这些事后,耶稣在提庇黎雅海边,又显现给门徒;他是这样显现的:当西满伯多禄,号称狄狄摩的多默,加里肋亚加纳的纳塔乃耳,载伯德的两个儿子,和其他两个门徒在一起的时候,西满伯多禄对他们说:“我去打鱼。”他们回答说:“我们也同你一起去。”他们便出去,上了船;但那一夜什么也没有捕到。已经到了早晨,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没有认出他是耶稣来。于是耶稣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有些鱼吃吗?”他们回答说:“没有。”耶稣向他们说:“向船右边撒网,就会捕到。”他们便撒下网去,因为鱼太多,竟不能拉上网来。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就对伯多禄说:“是主。”西满伯多禄一听说是主,他原是赤着身,就束上外衣,纵身跳入海里;其他的门徒,因离岸不远——约有二百肘——坐着小船,拖着一网鱼而来。当他们上了岸,看见放着一堆炭火,上面放着鱼和饼。耶稣对他们说:“把你们刚才所打得的鱼拿一些来!”西满伯多禄便上去,把网拉上岸来,网里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虽然这么多,网却没有破。

耶稣向他们说:“你们来吃早饭罢!”门徒中没有人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耶稣遂上前拿起饼来,递给他们;也同样拿起鱼来,递给他们。耶稣从死者中复活后,向门徒显现,这已是第三次。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满伯多禄说:“若望的儿子西满,你比他们更爱我吗?”伯多禄回答说:“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就对他说:“你喂养我的羔羊。”耶稣第二次又问他说:“若望的儿子西满,你爱我吗?”伯多禄回答说“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就对他说:“你牧放我的羊群。”耶稣第三次问他说:“若望的儿子西满,你爱我吗?”伯多禄因耶稣第三次问他说:“你爱我吗?”便忧愁起来,遂向他说“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晓得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羊群。”“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你年少时,自己束上腰,任意往来;但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给你束上腰,带你往你不愿意去的地方去。”耶稣说这话,是指他将以怎样的死,去光荣天主。说完这话,又对他说:“跟随我罢!”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尽管前面的章节已似结束,福音作者如今仍记述耶稣复活后的一次显现。此段显得略为突兀,且具有多项独特之处。这是耶稣唯一一次在加里肋亚显现——且福音并未尝试说明此事件与先前在犹太地所发生显现之间之关系。多默和纳塔乃耳虽被列为在场者,但描述方式似乎假设读者未必知道其人身份。更显著的是,载伯德的两个儿子亦被提及——这是他们在若望福音中唯一一次被提——但其名未被指明;还有另外两位门徒也在场,亦未具名。

 

这些门徒都在提庇黎雅海(即加里肋亚海)边。西满伯多禄说他要去打鱼,其余人便说也要同去。但尽管他们彻夜劳苦,却一无所获。

 

黎明时,他们看见耶稣站在岸上,耶稣吩咐他们将网撒在船的右边。他们照办后,网住了许多鱼,竟拉不上来。那时,耶稣所爱的门徒说:“是主!”伯多禄一听见是主,便束上外衣,跳入水中游向岸边。其余门徒留在船上,将满载的渔网拖上岸,因为离岸不过一百公尺左右。

 

他们一上岸,就看见有炭火,上面放着鱼和饼。耶稣吩咐他们拿一些刚捕来的鱼来。伯多禄便上前,把满网拉上岸,共有一百五十三条大鱼;尽管鱼多,网却没有破。耶稣邀请他们来吃早餐,门徒虽认出是主,却无人敢问。耶稣上前拿起饼和鱼递给他们。作者指出,这已是耶稣第三次向门徒显现。

 

从某一角度看,此段似乎容易理解;然其间含有多项细节,似乎意义深远,然却难以确解。

 

本段显明耶稣所爱的门徒在认识耶稣方面超越伯多禄与其他门徒,延续了他在伯多禄面前的优越主题。但奇怪的是,伯多禄与其他门徒即使已领受圣神,仍未能认出耶稣!这或可表明:本传统可能早于有关“耶稣所爱的门徒”的传承。然而,这种叙述上的不一致,对福音作者而言并不重要,他更关心该门徒与伯多禄间的相对地位。如我们稍后将见,此章尚有更多内容探讨这两人所获使命。

 

此外,叙述中明确记载捕获鱼数(一百五十三条),引发学者诸多揣测,认为此数字应有象征意义——例如象征众门徒要聚集万民。但是否属实,尚无定论。

 

另有学者认为耶稣分饼与鱼具有感恩祭(圣体)的象征意味,虽其象征较接近增饼奇迹的普通层面,较之若六章五十二至五十八节之明确圣体教义为逊。结语并未为上述任何观点增添分量。

 

我们已接近福音结尾。此最后几节全聚焦于伯多禄与耶稣所爱的门徒之间的角色比较,从而使前面相关比较更趋明朗。

 

饭后,耶稣对伯多禄说:“你爱我比这些人更深吗?”伯多禄回答说:“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但未正面回答“是否比其他人更深”。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羔羊。”第二次,耶稣又问:“你爱我吗?”伯多禄回答:“主,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耶稣再问:“你爱我吗?”伯多禄便忧伤地说:“主,你无所不知,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

 

显然,这三问暗合伯多禄三次否认主的事。耶稣藉此三问给伯多禄悔改之机,使其在主前“复健”自己——极其重要。

 

在原希腊文中,此段有显著语言差异。耶稣起初两次使用“agapan”一词,指牺牲自己、为对方谋求益处之爱;而伯多禄两次回答用的是“philein”,较偏友情之爱。第三次耶稣也改用“philein”,与伯多禄一致。

 

此外,耶稣前后三次分别使用“boskein”(喂养)与“poimainein”(牧养)这两个动词。耶稣第一次提“羔羊”(arnia),后二次提“羊”(probata)。

 

这等词汇上的转变相当罕见,倘若存在变化,理应具有意义。但学界至今未能确认为何使用不同词汇。

 

此外,本段在教会历史中意义深远。耶稣以“善牧”的图像将伯多禄委任为具有治理职权的牧人,赋予其超越其他宗徒的领导地位。因此,天主教会自古以来便认为此处乃伯多禄与其继承人(教宗)权柄之根基。虽然许多新教徒否认此权柄是可继承的,但福音显示,即使“耶稣所爱的门徒”灵性上似优越,耶稣仍将治理教会的权柄托付伯多禄。

 

伯多禄与耶稣所爱的门徒之角色对比,在耶稣预言他们二人之命运中继续展开。耶稣预告伯多禄将如何死于殉道,以此光荣天主。耶稣描述年轻时的伯多禄自己束带,自由行动;年老时,手被束缚,要被人带往不愿之地(即被捕与殉道)。耶稣于是命他“跟随我”,象征以殉道方式效法主。此乃成就耶稣在临别讲论中(若13:36–37)所言:“以后你要跟随我。”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想起米开朗基罗“伯多禄倒钉”的画。依我的想象,当时伯多禄该是闭眼强忍剧痛,然而,伯多禄却淡定地仰首回看后方。我感到作画前祈祷的米开朗基罗得到神视——在伯多禄被倒钉时,主来了。伯多禄听到身后有声音问说:“若望的儿子西满,你比他们更爱我吗?”其实,即便当时在提庇黎雅海边,耶稣三次问伯多禄:“你爱我吗”,耶稣深知伯多禄对他的爱。此刻,在伯多禄被倒钉时,耶稣再次前来跟伯多禄说,他知道伯多禄爱他。

 

今天耶稣也知道我爱他,在我忠于主,忠于福传的艰苦路上,主知道我爱他,主与我同在。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