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19
复活主日 复活前夕守夜礼(丙)
路24:1-12
一周的第一天,天还很早,妇女们便携带预备下的香料,来到坟墓那里,见石头已由墓穴滚开了。她们进去,不见了主耶稣的遗体。她们正为此事疑虑的时候,忽然有两个人,穿着耀目的衣服,站在她们身边。她们都害怕,遂把脸垂向地上,那两个人对她们说:“你们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这里了,他已复活了。你们应当记得:他还在加里肋亚时,怎样告诉过你们,说:人子必须被交付于罪人之手,被钉在十字架上,并在第三日复活。”她们遂想起了他的话,从坟墓那里回去,把这一切事报告给那十一门徒及其余的众人,她们是玛利亚玛达肋纳及约安纳和雅各伯的母亲玛利亚;其余同她们一起的妇女,也把这些事报告给宗徒。但妇女们的这些话,在他们看来,好像是无稽之谈,不敢相信。伯多禄却起来跑到坟墓那里,屈身向里窥看,只见有殓布,就走了,心里惊异所发生的事。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玛利亚玛达肋纳、约安纳,和雅各伯的母亲玛利亚,是最先来到空墓的人;在那里,“忽然有两个人,穿着耀目的衣服,站在她们身边。”(24:4)。尽管路加使用的是“人”(希腊文 aner)这个词,但他所描述的“耀目”的分词通常是用来形容天使的。他在耶稣显圣容时,也以相同的词来描写梅瑟和厄里亚(9:29),这使复活与那一事件相联系,并强调了本段复活叙述中的厄里亚传统。
希腊动词 ephistēmi(临近,站在旁边)(24:4),与天使向牧羊人宣报耶稣诞生时所用的动词相同(2:9),因此将救恩历史中的两个关键时刻——天主子的降生与他从死者中复活——联系起来。路加采用 ephistēmi 而非 horaō(看见)的形式,凸显出:天使在这两件事上不是幻觉或现象,而是真实显现。这个动词揭示了自然与超性现实之间的帷幕被揭开的瞬间。
路加描述这些妇女“害怕”(希腊文 emphobos),并进一步描写她们在看到这两人之后,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把脸垂向地上”(路24:5)。这个描写源自旧约传统,用以表达一个人向另一位,尤其是向上主,表达极其深切的敬意。
符类福音中的复活宣报(拉丁文 praeconium paschale),即天使在复活节的宣告,一方面承认这些妇女正在寻找耶稣,另一方面告知她们他已经复活(参见 Fitzmyer, 第1537页),并提及加里肋亚以及先前的苦难与死亡。
宗徒们不相信这些妇女的话,但她们的话却激起伯多禄的好奇,促使他亲自前去查看。空墓与裹尸布的结合使伯多禄“心里惊异”(thaumazō),这词常用于描述人经历神圣显现或神迹时的反应。对初期教会而言,墓穴尚新且裹尸布仍在,是耶稣的遗体并非被盗的重要迹象(24:12)。贝撒抄本(Codex Bezae)未记载此节,而此节本身与若望20:3–6极为相近,显示路加和若望可能使用了相同的资料来源。
在对观福音中,以香料和香膏敷抹遗体,一方面是为了掩盖尸体腐坏的气味,另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亡者的敬意。对路加与马尔谷而言,这种敷抹不仅解释了为何这些妇女在一周的第一天来到墓前,也反映出她们对耶稣复活并无预期。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看见,主的受难与复活为伯多禄带来的转变。主受难前后的伯多禄是差强人意,缺少对主苦难与复活预言的明悟,接纳或尊重。今天福音里的伯多禄有了明显的转变。在听了妇女们的报告,当其他宗徒认为是无稽之谈,不敢相信时,伯多禄却起身跑到坟墓那里,屈身向里窥看。伯多禄这个人的行动,告诉我他得恩宠,且响应了复活主与圣神在他心中的带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全人类都看见伯多禄如何按主的心意领导宗徒,领导教会,为主舍身。
在这至圣之夜,普世圣教会庆祝主复活的时辰,我恳切求主,赐我恩宠,愿我也能灵敏并不偏不倚地响应主在我心中的带领。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