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17
圣周四 主的晚餐
若13:1-15
在逾越节庆日前,耶稣知道他离此世归父的时辰已到,他既然爱了世上属于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正吃晚餐的时候——魔鬼已使依斯加略人西满的儿子犹达斯决意出卖耶稣——耶稣因知道父把一切已交在他手中,也知道自己是从天主来的,又要往天主那里去,就从席间起来,脱下外衣,拿起一条手巾束在腰间,然后把水倒在盆里,开始洗门徒的脚,用束着的手巾擦干。及至来到西满伯多禄跟前,伯多禄对他说:“主!你给我洗脚吗?”耶稣回答说:“我所做的,你现在还不明白,但以后你会明白。”伯多禄对他说:“不,你永远不可给我洗脚!”耶稣回答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西满伯多禄遂说:“主!不但我的脚,而且连手带头,都给我洗罢!”耶稣向他说:“沐浴过的人,已全身清洁,只需洗脚就够了。你们原是洁净的,但不都是。”原来,耶稣知道谁要出卖他,为此说:你们不都是洁净的。及至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穿上外衣,又去坐下,对他们说:“你们明白我给你们所做的吗?你们称我‘师傅’、‘主子’,说得正对:我原来是。若我为主子,为师傅的,给你们洗脚,你们也该彼此洗脚;我给你们立了榜样,叫你们也照我给你们所做的去做。”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最后的晚餐发生在“逾越节前”。按照犹太传统,逾越节晚餐必须在日落后举行,而此处的叙述则发生在前一日的白天。因此可确定:若望福音中的最后晚餐,并非如对观福音所描绘的逾越节晚餐,而是一场所谓的“告别晚餐”。
在当时的犹太文学中,“告别晚餐”极为常见。例如伪经《十二族长遗训》中便描写了每位族长临终前的最后宴席,并藉此机会对子孙发表长篇劝勉,教导他们在自己离世后如何生活。耶稣在受难前一夜对门徒的训诲,正是属于此种“告别劝勉”的形式。不同之处在于,若望福音中的“最后讲论”由三组劝勉组成,且经过编辑加工(我们将在后文看到其结构)。
开头一句经文即为接下来的行动设定背景,并富含对耶稣死亡目的的暗示。耶稣知道他的时辰已到,他要离开世界,归向父;他既然爱了世上属他的人,便爱他们到底。
此外,福音也指出:魔鬼已将出卖耶稣的意念放入犹达斯心中。耶稣深知自己来自天主,也将回到天主那里,于是他起身脱去外衣,束上围裙,将水倒入盆中,开始为门徒洗脚,并以围裙拭干。
当耶稣来到伯多禄跟前时,伯多禄坚决抗议,不愿让耶稣替他洗脚。但耶稣回答说:“我所做的,你现在还不明白,但以后你会明白。”(13:7)
洗脚行动的第一层解释出现在13:8–11节。伯多禄坚持反对耶稣洗他的脚,耶稣则语带警告地回应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 这是极其严厉的警告:与耶稣“无分”,即意味着完全与他隔绝,无法获得永生。
听到这话,伯多禄立刻转变态度,恳求耶稣连头带手也一并洗净。但耶稣接着说:“沐浴过的人,已全身清洁,只需洗脚就够了。你们原是洁净的。”(13:10)这似乎与前面所说“我若不洗你”相矛盾。一方面耶稣表示若不洗,就不能有分于他;另一方面却又说伯多禄已是“洁净的”。
从神学角度来看,这段对话隐含两层洁净的概念:第一,是人必须经历由耶稣带来的“全身洗净”,即领受圣神,使其根本上脱离罪恶。犹太圣经与一些非正典著作中,常将圣神的洗净视为罪的除去。
第二,即便已经“全身洁净”,人仍需要持续的部分洁净,例如“洗脚”,象征日常生活中继续接受基督的洁净与更新。无论是根本的洁净还是持续的更新,都是通过耶稣而来。
最后,耶稣从伯多禄转而谈及众门徒,说他们都是洁净的,“但不都是。”他指的是犹达斯——那将要出卖他的人。
耶稣为门徒洗脚后,便坐回原位,对众门徒作出第二次解释,这次的对象不再仅限于伯多禄,而是所有的门徒。
在这一层解释中,耶稣将洗脚行动视为门徒间应当彼此效法的榜样。他说:“你们称我‘师傅’、‘主子’,你们说得对,我原来是。既然我,主子和师傅,给你们洗脚,你们也该彼此洗脚。”(13:13–14)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看见,我所属的圣而公教会从开始是多么神圣又多么忠于主。两千年前,在主与门徒的告别晚餐中,主鼓励门徒说,他们是由圣神祝圣,且透过悔改,能持续由主获得罪的赦免,荣享永生的选民。这莫大的应许是由主所赐,并由忠于主,受主感动的宗徒,以舍命的代价,忠实地传递给世世代代主的子民。我喜乐,我感恩,今天我牢记我是由圣神祝圣,并可以透过和好圣事,获得罪过的赦免,我能期盼永生——那仰瞻主,与主永远结合的天国永生。我要以我在世的生命见证并宣扬这来自告别晚餐主的爱。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