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2025-04-07

四旬期第五周周一

若8:12-20

 

耶稣又向众人讲说:“我是世界的光;跟随我的,决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法利塞人于是对他说:“你为你自己作证,你的证据,是不可凭信的。”耶稣回答说:“我即便为我自己作证,我的证据,是可凭信的,因为我知道:我从那里来,往那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那里来,或往那里去。你们只凭肉眼判断,我却不判断任何人;即使我判断,我的判断,仍是真实的,因为我不是独自一个,而是有我,还有派遣我来的父。在你们的法律上也记载着:两个人的作证,是可凭信的。今有我为我自己作证,也有派遣我的父,为我作证。”他们便问他说:“你的父在那里?”耶稣答复说:“你们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的父;若是你们认识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了。”这些话是耶稣于圣殿施教时,在银库院里所讲的。谁也没有捉拿他,因为他的时辰还没有到。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我是世界的光。”这一意象首次出现在《若望福音》的序言中(1:5, 7–9),随后又在3:19–21中出现。此处,耶稣的宣言使“光”这个主题进一步成为其公开使命的象征结构之一。从此,“光”的主题将在后续经文中愈发突出(参见9:4–5, 7–9;11:9–10;12:31–36, 46)。

 

正如后文所示(9:4–5),耶稣的公开宣讲时期被视为“白日”──他是“世界的光”的时间段。这“白日”划分为“十二小时”(9:9),终将迈入“黑夜”(9:10);而“黑夜”的开始是在犹达斯离开最后晚餐那一刻(13:31)。耶稣曾向他的母亲解释(2:4),也向读者揭示,他的“时辰尚未来到”(7:30)。

 

现今,当耶稣宣称“我是世界的光”时,宗教当局质疑他为自己作证,因此认为其见证无效。这引出了若望福音第5章中列出的第二项关于耶稣的见证——他自己的“话语”所作的见证。

 

对此质疑,耶稣提出两个回应,彼此交织于这段经文中:

第一,耶稣的见证之所以真实,是因为他具有独特的自我认知。他知道自己来自哪里(即来自天上),曾在父的面前,与父共在(1:10–11, 18;7:28–29);也知道自己将往何处去(即经由十字架死亡回到天父那里:6:62;7:33–36;17:5, 11, 13)。耶稣完全明白他天上的本源与最终归宿。如果他的对手能明白这一超越性的实相,便能认出耶稣的见证确实真实。然而,他们却“按照肉身判断”(8:15),只能从世俗,表面的层面看待耶稣。

 

耶稣进一步指出,他不判断任何人;但若他判断,那也是“真实的”(意即有效,公正)。换言之,耶稣的判断并非基于人性的局限,而是从全视角,全真理的层面出发,审视人的全貌。

 

第二,耶稣指出他不是独自作证。他不是凭自己权威发言,而是与派遣他的父同在。他引用犹太法律中的条文:“两个见证人的证词是有效的。”(参见申命记19:15)并具体说明(18节):“为我作证的是我自己,派遣我来的父也为我作证。”

 

这一论点与若望福音多次声明一致:耶稣从不单独行动,他所作所言皆与父合而为一。耶稣指出,天主法律本身为这种双重见证提供了根据。耶稣不是独自说话,父也以不同于子的方式作证——因此,在若望神学中,这构成了“两个”作证者:耶稣并非为自己作证。

 

这个解释在若望团体内部是可以理解,可接受的,但对团体之外的听众而言,则可能不被接受。

 

此时,对手问他:“你的父在哪里?”耶稣回答说:“你们既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的父。若是你们认识我,也必认识我的父。”

 

本段最后指出,这些事发生在圣殿的钱柜区(即圣殿妇女院),但没有人捉拿他,因为“他的时辰尚未来到。”这再次暗示:耶稣的一切,皆在天父安排下按定时实现。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由主的话语:“我是世界的光;跟随我的,决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得安慰与鼓励。我深知,跟紧主,即便生命中有灾难,有打击或迫害,我无需害怕,因主是我的光。透过每天主前静心祈祷,透过生活中活出主的教导,这跟紧带来内心无穷的幸福感。在我心中有信靠,有力量,有平安,有天国永生的盼望。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