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2025-04-03
四旬期第四周周四
若5:31-47

耶稣说:“如果我为我自己作证,我的证据不足凭信;但另有一位为我作证,我知道他为我作的证足以凭信。你们曾派人到若翰那里去,他就为真理作过证。其实我并不需要人的证据,我提及这事,只是为叫你们得救。若翰好比是一盏点着而发亮的灯,你们只一时高兴享受了他的光明。但我有比若翰更大的证据,即父所托付我要我完成的工程,就是我所行的这些工程,为我作证:证明是父派遣了我。派遣我来的父,亲自为我作证;你们从未听见过他的声音,也从未看见过他的仪容,并且你们也没有把他的话存留在心中,因为你们不相信他所派遣的那位。你们查考经典,因你们认为其中有永生,正是这些经典为我作证;但你们不愿意到我这里来,为获得生命。我不求人的光荣;而且我认得你们,知道在你们内没有天主的爱情。我因我父的名而来,你们却不接纳我;如果有人因自己的名而来,你们反而接纳他。你们既然彼此寻求光荣,而不寻求出于惟一天主的光荣,你们怎么能相信我呢?不要想我要在父面前控告你们;有一位控告你们的,就是你们所寄望的梅瑟。若是你们相信梅瑟,必会相信我,因为他是指着我而写的。如果你们不相信他所写的,怎么会相信我的话呢?”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现在,论述的一个新的且同样重要的部分开始了。

耶稣刚刚解释了父如何赋予他独属父的两个权能。但自然地,人们会提出质疑:你是在为自己作证,因此你的宣称并无真正的依据。

如果没有证据,宗教权威(犹太人)的愤怒是合理的:耶稣会被视为亵渎。耶稣也承认,如果他只是为自己作证,那他的宣称将毫无意义。因此,他解释说,实际上,有四位见证人为他的宣称作证。

第一个见证人是若翰洗者。在福音书的开端(1:19-51),我们已经看到若翰的见证如何带领他的一些门徒信从耶稣。在第五章中,耶稣再次确认,若翰洗者的见证是真实的。但尽管如此,耶稣并不依赖人类的见证。若翰洗者的见证使命就像光,使人前来信从他。但他的使命只是暂时的。耶稣拥有比若翰洗者更伟大的见证。

第二个见证是耶稣的工程。正如我们所见,福音书使用“工程”一词来指代奇迹,并将其与“征兆”相提并论。耶稣解释说,这些工程是父交给他的,要使之完成。这些工程证明父派遣了耶稣。

第三个见证是耶稣的言语。耶稣提醒他的听众,从未有人见过天主或直接听过他的声音,但他们有机会在自己内拥有天主的话。然而,他们拒绝天主的话,因为他们不接受耶稣的话,而耶稣所讲的并非自己的话,而是天主的话。

第四个见证是《圣经》。耶稣再次解释,他的听众认为他们能通过《圣经》获得永生,而《圣经》确实为耶稣作证,但那些听众却不愿意来到耶稣面前,以获得永生。

这些经文(31-40节)可以被视为耶稣见证的“典范性”列举。我们可以开始看到,它们对《福音》的结构将有多么重要!

例如,当我们反思这四位见证人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如何构建门徒信仰的呈现方式。在耶稣公开传教的开始,门徒被呈现为信仰的榜样。他们回应了若翰洗者的见证(1:19-51)。他们相信加纳的奇迹,并看见了耶稣的光荣。而在耶稣复活后,他们明白到,耶稣的言语和《圣经》都为他作证——他们便相信了。

当我们继续阅读福音时,我们会发现这些见证将对福音的思想和结构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在第五章之后,耶稣将与宗教权威(犹太人)展开三次重要的对话:一次在 6:30-59,一次在 8:12-59,还有一次在 10:22-39。每一次对话都会更详细地阐述其中一位为耶稣作证的见证人,我们在深入研究这些章节时将会看到其细节。在第六章,我们将看到《圣经》如何为耶稣作证;在 8:12-59,我们将看到耶稣的言语如何为自己作证;在 10:22-39,我们将看到耶稣的工程如何为他作证。但在这些情况中,听众是宗教权威(犹太人),而在每一次情况下,他们都拒绝回应这些关键的见证。

最终,在 15:22-25,耶稣将再次简要列举这些见证,表明他的敌人“无故”地仇恨他。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福音作者如何强调这些见证的重要性,也可以理解这比早期单纯依靠奇迹建立的信仰(如 20:30-31 所述)更加深刻。

5:41-47 现在我们转向这段论述的最后部分。我们已经看到(19-30节),耶稣似乎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宣称,即他拥有与天主父相同的权能。然而,耶稣解释说,他并不单凭自己行动,而是完全遵行天父的旨意。在提出这些宣称之后,耶稣已经说明(31-40节),有四位“见证人”见证了他的宣称的真实性。

最后,耶稣想要明确表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父的光荣,而不是为了自己(41-47节)。当他说他不接受来自人的光荣(41节)时,他的意思是,他不接受任何归因于他自身成功或能力的认可。耶稣是奉他的父——天主的名而来,而“你们”(宗教权威,即犹太人)却不接受他。但耶稣补充道:如果有人以自己的名义来,寻求自己的光荣,并在世俗的标准下获得认可,“你们”(宗教权威,即犹太人)就会接受那个人。

耶稣不禁质疑,他们如何能真正相信?因为他们只追求世俗的认可,而不寻求那归于天主的认可。

耶稣直指宗教权威(犹太人)所视为神圣的核心。若他们要在天父面前被指控,使他们受审的将不是耶稣,而是梅瑟。梅瑟曾写下关于耶稣的预言,他在自己的著作中预示了耶稣的到来,但宗教权威(犹太人)却不相信梅瑟(他们《圣经》的作者),那么他们又怎能相信耶稣的话呢?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看见因犹太人的拒绝而伤心,愤怒的主。我也看见主并没有因遭人拒绝而放弃或打击世人。主最终是以自我牺牲把世人带到天父前。

在跟随主的道路上,当我经验他人的排挤或伤害时,只要我用心跟紧主,以言以行用心福传,我分享主在世的生命。这让我确知我终也必分享主永恒的荣耀。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