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12
常年期第五周周三
谷7:14-23
“你们都要听我,且要明白!不是从人外面进入他内的,能污秽人,而是从人里面出来的,才污秽人。凡有耳听的,听罢!”耶稣离开群众,回到家里,他的门徒便问他这比喻的意义。耶稣就给他们说:“怎么,连你们也不明白吗?你们不晓得:凡从外面进入人内的,不能使人污秽,因为进不到他的心,但到他的肚腹内,再排泄到厕所里去吗?”——他这是说一切食物都是洁净的。耶稣又说:“凡从人里面出来的,那才使人污秽,因为从里面,从人心里出来的是些恶念,邪淫,盗窃,凶杀,奸淫,贪吝,毒辣,诡诈,放荡,嫉妒,毁谤,骄傲,愚妄;这一切恶事,都是从内里出来的,并且使人污秽。”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在第14节,耶稣更进一步,发表了一个关于污秽的普遍性论述,强调内在重于外在,否定了任何外在物品或行为(即礼仪上的不洁)对人内在道德的影响。换句话说,外在的污秽无法真正地使人内在变得不洁。耶稣此番言论暗示,法利塞人过分关注外在的礼仪洁净,却忽略了内在的污秽,尽管经文未明言这一点。在马尔谷福音的叙述中,耶稣似乎正在重新定义“真正的”污秽,即强调内在的道德败坏,而非外在的仪式污秽。(需要注意的是,马尔谷笔下的法利塞人,并非历史上的法利塞人,而是故事中的文学角色,他们反映的是马尔谷的神学立场,而耶稣则是其思想的代表。)
当门徒询问耶稣关于“比喻”的意义时,他进一步解释了污秽如何影响人(谷7:17-23)。外在的食物进入人的身体,并不进入心中,而是进入肚腹,随后排出体外。耶稣将“真正的”污秽归于人的内心及其所生发的恶行(谷7:19,21)。然而,马尔谷在此插入了一句特别有争议的诠释:“这样,祂宣布一切食物都是洁净的”(谷7:19)。即便耶稣持有关于污秽和长老传统的看法,但很难相信他会明确宣布所有食物都为洁净。这种宣告将使他与当时犹太人的核心文化标志——饮食律法——完全背离。更合理的解释是,马尔谷在耶稣升天后约45至50年间,加入此解释,以证明外邦人的饮食习惯在基督徒团体中的正当性。
此外,耶稣在谷7:21-22中列出的内在污秽行为,与《希伯来圣经》以及后来的拉比文献中道德污秽的内容高度一致。如果耶稣确实讲述过这份清单,那么这表明他的关切实际上与传统犹太观念中对严重罪行的关注是一致的。
这场讨论最初起因于犹太人的传统洗手习惯,而法利塞人并未赋予这些习俗任何道德含义。然而,耶稣却将话题引向了更深层次的内在污秽问题。尽管马尔谷未描述法利塞人对此的反应,但我们可以想象他们会疑惑地思索:“当然,内在污秽比外在更重要!那么,耶稣为何如此愤怒?”
耶稣的言辞在此情境中或显得有些激烈,但马尔谷对法利塞人的质疑,重点并非在于法律上的争论,而是挑战他们对祖传传统的解释权。马尔谷意在强调,真正的信仰应超越外在仪式,而着重于内心的道德洁净,彰显天主的旨意。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回想起我第一次来到神舟是在1996年。河北沙河的本堂请我培育堂里的教理老师。每天,在一个能容纳75人的教室里皆挤满了120多个学员。我也留意到一个名叫爱虎的5岁男孩,每天都站在教室窗外。神父赶他走,一会儿他又立即回来。每天他都穿同件衣服,且从头到脚满是污垢。一天我问他上次洗澡是何时,真不敢相信,他说他从来没洗过澡。我跟他说:“今晚回家洗澡,洗头,洗脸,明天换件干净的衣服来教堂”。然而第二天,他仍穿同件发黑的衣服,仍没洗澡。我问他:“妈妈呢?”他说:“妈妈去地里了。”“爸爸呢?”他说:“爸爸两个月前开山时被炸药炸死了。”说着,爱虎哭了起来。
是的,外表脏不算什么,爱虎的心是洁净的,能流露情感,流露内心的悲伤,软弱,痛苦。后来爱虎领我去他家,我看见家里真没条件洗澡。我们等到傍晚天黑了才见妈妈由地里回,扛着锄头12岁的哥哥走在前头,背着两岁儿子,疲惫不堪的妈妈走在后头。妈妈一进门就责备爱虎贪玩,不去地里帮忙,然后欢喜地给了我一盆浑浊的水和一条发黄的毛巾,请我洗脸,作为款待。我看见小小年纪的爱虎,虽然他全身都脏,虽然他遭责备不帮妈妈忙,然而心灵受苦的他,懂得寻找并亲近天主。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