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30
常年期第三周周四
谷4:21-25
耶稣又向他们说:“人拿灯来,岂是为放在斗底或床下吗?不是为放在灯台上吗?因为没
有什么隐藏的事,不是为显露出来的;也没有隐密的事,不是为彰明出来的。谁若有耳听
,听罢!”耶稣又向他们说:“要留心你们所听的:你们用什么尺度量给人,也要用什么
尺度量给你们,且要多加给你们,因为凡有的,还要给他;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
从他夺去。”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这三则比喻性言论强化了天国的神秘性以及听众地位的模糊性。灯不是被“带进来”(NAB
翻译),而是“来”(4:21b中重复使用),象征着一种主动到来的事物,就如同天国的来
临。当它来临时,不应该被隐藏,而应置于众目可见之处,才能实现其目的,就像一盏灯
被放在灯台上一样。
4:22延续了隐藏/显露的主题,但使用了比灯更隐晦的意象。4:23则指向一个“有耳能听”
的内部群体,这是一种感知和理解的象征。听众是否能完全融入这个理解的群体呢?
4:24的字面意思是“留意你们所听的!”(blepete ti akouete),与4:23中两次使用的
“听”这一动词相呼应。所以,让“有耳的”听吧,但要小心你们所听的内容。接着,耶
稣提出了一个双重警告,提醒听众承担听见真理的责任。关于衡量标准的“你们用什么尺
度量给人,也要用什么尺度量给你们”,被补充为“且要多加给你”(kai
prostethēsetai hymin)。4:25似乎引用了类似于“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民间智慧。
这种说法看似不公。问题在于:所给予和取走的是什么?一个人必须拥有什么才能被给予
或被取走?
耶稣刚刚谈到门徒被赐予天国的奥秘,以及这种奥秘可能带来的丰硕成果,因此这些言论
最合理的解释是指向天国的恩赐。那些领受了天国奥秘的人,如果坚持追随耶稣并融入他
的追随者群体,就会在天国中不断成长,超越那初次的恩赐。而那些没有追随耶稣和他的
团体的人(即所谓“局外人”),即便曾经拥有天国的美好恩赐,也会被“取走
”(airō)。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想起另一个信仰生活营的孩子。那年暑期,我负责陪伴28个7
岁的孩子。营中,我因孩子合作而在他们的名牌上作记号,营结束时,营友可以按记号总
数换取奖品。孩子们欢喜地度过7天亲近天主的时光。临别颁奖时,我把一筐圣物摆出,孩
子开始计数他们名牌后面的记号。记号最多的孩子很有信心地上台,欢喜地取走一个大耶
稣圣心像,全体孩子为他鼓掌。轮到第二个孩子前来时,他站在奖品前好一会儿,好像难
做选择。所有孩子都齐声建议他取那尊大圣母像,他犹豫了一下,不声不响地取了箱子里
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当他返回座位时,所有孩子都失望地齐声叹气:“唉”!第三个孩子
上台,立即取走了那尊圣母像。大伙儿皆为他鼓掌。
在跟孩子们道别时,我碰到了那第二名上台的孩子。我好奇的问:“你没有选大圣母像的
原因是什么?”他看着我,细声的说:“妈妈说要把好的让给别人”。这些年,我常想到
他。我或成人做不到的,这个小孩子做到了——把天主给他的灯放在灯台上。他确实是有
,而天主也会给他更多的。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