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2025-01-16
常年期第一周周四
谷1:40-45

有一个癞病人来到耶稣跟前,跪下求他说:“你若愿意,就能洁净我。”耶稣动了怜悯的心,就伸手抚摸他,向他说:“我愿意,你洁净了罢!”癞病立时脱离了他,他就洁净了。然后,耶稣严厉警告他,立即催他走,并向他说:“当心!什么也不可告诉人,但去叫司祭检验你,并为你的洁净,奉献梅瑟所规定的,给他们当作证据。”但那人一出去,便开始极力宣扬,把这事传扬开了,以致耶稣不能再公然进城,只好留在外边荒野的地方;但人们却从各处到他跟前来。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一个“不洁”的人来到耶稣面前,恳求洁净自己。耶稣的回应在希腊文中生动地表现了他的怜悯之心。词语 splanchinízō(“内脏深处被触动”)显示耶稣从内心深处感到怜悯。这种怜悯驱使耶稣伸手触摸那人——这一行为不仅威胁到耶稣自己的健康和洁净状态,还体现了他愿意冒险去洁净这名麻风病人的意愿。马尔谷在 1:40–42 中三次重复动词 katharizō(“洁净”),强调了这名病人的状况以及耶稣在他身上的改变。

然而,在 1:43 中,耶稣的情绪迅速转变。从怜悯变为一种近似于对待“疾病本身”的态度(参见 Marcus, Mark, p. 209)。词语 embrimēsámenos(“叹息”或“哼声”)表达了耶稣深深的情绪波动,他立即将那人“驱逐”(exebalen auton,意为“赶出去”),并警告他保持沉默。随后,耶稣命令他遵守梅瑟律法的规定。

根据肋未纪 13:1–14:57,任何感染衣物,人体或房屋的“霉斑”都需要通过洁净礼仪处理。这些规定并无道德含义,而是单纯为了公共卫生。感染者被要求住在城外,以防止进一步传播。肋未纪 14:1–32 的洁净礼仪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持续七天的洁净仪式,接着在第八天举行一系列献祭,包括赎愆祭(guilt offering),赎罪祭(sin offering),燔祭和素祭(burnt, and grain offerings)。此外,还需要用油和血涂抹病人身体的不同部位以完成洁净。

耶稣命令被洁净者保持沉默,这符合马尔谷福音中“默西亚秘密”的主题。但被洁净者的回应却是无视耶稣的要求,转而“宣扬”(kēryssein)这个信息。他的行为类似于耶稣的行动,表明他可能是在宣扬福音(参见 1:28, 32–33;参阅 Collins, Mark, p. 180),无论耶稣是否希望他这样做。

马尔谷福音第 1 章以一种对比鲜明的场景结束:耶稣因这次事件而被迫居住在偏远的地方,无法自由进入城镇。然而,这并未阻止群众的涌来,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找他。这种情形使耶稣与洗者若翰的处境类似,但耶稣拥有更广泛的能力:不仅能治病和驱魔,还能传扬天国的临近。

这一段故事不仅展现了耶稣怜悯和医治的能力,还体现了他在“洁净”这一象征上的超越性意义。耶稣不止于医治身体的疾病,更通过触摸和洁净传达了天国的力量和爱。尽管耶稣对他身份的隐秘性有意保持低调,但他的行动却无可避免地揭示了天国的临在和他的天主子身份。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留意得医治的癞病人,他一离开便极力宣扬,以致耶稣不能再公然进城,只好留在外边荒野的地方。我问:主感到害怕吗?

我体会:在人所有负面情绪的底层是恐惧。法利塞人是因恐惧嫉妒耶稣——害怕群众离开他们,全去跟随耶稣,害怕失去职位,失去献仪,害怕罗马政府前来消灭他们……

生命中也有令我感到害怕的——害怕遭人嫉妒,害怕不被了解,害怕不能坚持到底,害怕受害……在令我感到害怕的人事中,我透过祈祷,跟紧了解我恐惧的主,跟紧赐我今世使命并赐我永生的主。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