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25-10-12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丙)
路17:11-19
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的时候,经过撒玛黎雅及加里肋亚中间,走进一个村庄的时候,有十个
癞病人迎面而来,远远地站着。他们提高声音说:“师傅,耶稣,可怜我们罢!”耶稣定
睛一看,向他们说:“你们去,叫司祭们检验你们罢!”他们去的时候,便洁净了。其中
一个,看见自己痊癒了,就回来大声光荣天主,并且跪伏在耶稣足前,感谢他;他是一个
撒玛黎雅人。

耶稣便说道:“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人在那里呢?除了这个外邦
人,就没有别人回来归光荣于天主吗?”耶稣遂给那人说:“起来,去罢!你的信德救了
你。”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路加的旅行叙事表明他对巴勒斯坦地理的熟悉。加里肋亚位于撒玛黎雅的北界。从那里前
往耶路撒冷的人,要么选择绕道约旦河谷以避开撒玛黎雅人的敌意,要么冒险经过撒玛黎
雅地。根据经文的描述,这一群人似乎正走在两地交界的区域,往约旦河谷方向前行
(19:1)。
按照《法律书》(托辣)的规定——撒玛黎雅人也遵守——凡患有麻风病或今日称为汉生
病的人,必须离开社区,甚至与家人隔绝,以免传染他们(肋 13:1–46)。这种病极具传
染性,连经常使用 mikva(礼仪浴池)也不能阻止病菌的扩散,反而可能加重疫情。然而
,任何皮肤病都会使病人被隔离于社群之外。因此,耶稣在路上遇到的人,只能在乡间流
浪求生。
若耶稣要进入村庄寻求住宿,这村子很可能是犹太人的;撒玛黎雅人不会接待犹太人,犹
太人也不会接待他们(参路 9:52–53)。这些麻风病人居住在村庄的边缘。他们走近耶稣
,却停在远处高声呼喊,并不直接接触;耶稣也远远回应,双方都保持距离。
耶稣奇迹般治愈了他们,却依然遵守法律的要求,吩咐他们去给司祭查看;因为依照法律
,司祭要判定一个人是否已痊愈。奇迹就在他们去的路上发生了,但读者并不清楚确切是
在何时发生,亦不知那位撒玛黎雅人何时意识到麻风已消失;然而,他心怀感恩,亲自回
来朝见耶稣。
其余九人没有回到耶稣那里,大概是因为他们去了找犹太司祭,他们也没有多花时间回来感
谢耶稣;但身为撒玛黎雅人的那一位,被犹太社会排斥,既不能、也不会去找犹太司祭,
他返回耶稣前,亲身表示深切的感恩,从而突显了其他人的不足。此外,这位撒玛黎雅人
更获得另一项祝福:因着耶稣的命令,“起来走吧!你的信德救了你”(路 17:19),他
也获得了救恩。
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的教训,必须从那位被弃绝的撒玛黎雅人的角度来理解。他没有任何宗
教制度可依靠,惟有完全依赖耶稣。因为耶稣是犹太人,这位麻风病人要跨越自己与治愈
者之间的隔阂,只能凭仗基督白白赐予的仁慈与恩宠。这位被遗弃的撒玛黎雅人,展现出
进入天国所必须的谦卑(17:7–10)。正是这种谦卑引导人走向信德,因此耶稣说:“你
的信德救了你”(17:19)。这位感恩的撒玛黎雅人,以及耶稣临别时对他的训示,主题上
引出紧接着关于天国的论述。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聖神领我深受感动。如天父,主是穷人的慈父。痛苦的癩病人相信,
那知晓他们可怜处境的主,必怜悯他们。十个癞病人因而并没有急迫地向主求癞病的治愈
,而只是跟主说:「師傅,耶穌,可憐我們罷!」10个癞病人皆知主慈悲。而那位感恩的
撒瑪黎雅人,他虽因身为外邦人,不能前去大司祭前得病愈的确认,然而,在他的“不幸
与主前的感恩中”、反倒获得了比病愈更大的确认——他拥有进天国的信德。
每天,透过祈祷,我来主前、求主怜悯,主必也定睛地看着我,洁净我,治愈我。每天,
我也要回到主前感谢主,他赐我永生。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