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25-08-31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丙)
路14:1,7-14

安息日,耶稣进了一个法利塞人首领的家中吃饭;他们就留心观察他……耶稣注意到被邀请的人,如何争选首席,便对他们讲了一个比喻说:“几时你被人请去赴婚筵,不要坐在首席上,怕有比你更尊贵的客也被他请来,那请你而又请他的人要来向你说:请让座给这个人!那时,你就要含羞地去坐末席了。你几时被请,应去坐末席,等那请你的人走来给你说:朋友,请上坐罢!那时,在你同席的众人面前,你才有光彩。因为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耶稣也向请他的人说:“几时你设午宴或晚宴,不要请你的朋友、兄弟、亲戚及富有的邻人,怕他们也要回请而还报你。但你几时设筵,要请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人。如此,你有福了,因为他们没有可报答你的;但在义人复活的时候,你必能得到赏报。”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耶稣的这一行为并未引发争论,会堂的官员们也保持沉默。这是路加记载中另一个例子,说明并非耶稣与法利塞人的每一次相遇都充满敌意。在这一次,似乎聚集在法利塞人家中的人真诚地对耶稣的教导感兴趣,并显得愿意接受他。

筵宴在路加福音中占据重要地位,接下来的三段经文反映出路加在此方面的特别关注。安息日的餐宴(14:1)为耶稣向在座的人讲授训诲提供了恰当的背景。在那一个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世界里,大多数人很少能得到充足的食物与营养。饥饿与饥荒对广大人民而言是常态。美食与美酒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礼仪与规矩更是不可小觑。在犹太传统中,安息日的宴席象征着天上的筵席。耶稣的这三条训诲融合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与犹太人关于末世的期待,其所举的行为实例由浅入深,引人深思。

1. 选择座位(14:7–11)
当时的宴厅通常设有“三斜卧席”(triclinium)(参阅7:36-50)。耶稣注意到宾客们争相占据三斜卧席右侧上座,便借此人的普遍心理,提出关于天国生活的重要教训:惧怕当众蒙羞应当促使人谦逊地选择下座,而不是冒险成为众人讥笑的对象。那种驱使人自抬身价的心态,也正是使人高估自己在天主前地位的心态。或许路加团体中曾发生某事件,启发了路加如此记述耶稣与此事的关系。

2. 邀请宾客(14:12–14)
在主人方面的自我抬高,也会影响其所邀请的宾客名单。那个时代的地中海社会,运作于一种“庇护者/依附者”的人际关系体系之下,类似于今日某些地方的政客运作方式。依附者与贫穷者为了表示敬意与顺从,会极力讨好那些能给予他们保障或恩惠的人。而富人及上层人士则会回报那些以此方式支持他们的人。这种互惠的关系维系了信仰团体的凝聚力,但其过于自利,无法激发出真正的怜悯与仁爱。在义人复活之时得偿还,耶稣赋予筵席末世性的意义。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聖神領我看见,活在今世,亲近主,我之所以努力地活出圣善主的目标,并不是为来世在天国能得荣耀。圣女小德兰在世时曾说,她愿意死后去炼狱救灵魂。今天,我定睛的不是荣耀,是主。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