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25-05-08
复活期第三周周四
若6:44-51

耶稣回答说:“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而我在末日要叫他复活。在先知书上记载:‘众人都要蒙天主的训诲。’凡由父听教而学习的,必到我这里来。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只有那从天主来的,才看见过父。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信从的人,必得永生。我是生命的食粮。你们的祖先在旷野中吃过‘玛纳’却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食粮,谁吃了,就不死。我是从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粮;谁若吃了这食粮,必要生活直到永远。我所要赐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是为世界的生命而赐给的。”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说话者如今被辨认为宗教权威(犹太人)。如同先前情形,作者将他们描写为“误解”耶稣。他们所思考的是肉身的起源,而非灵性的起源。最后,我们看到作者在第44节的最后部分添加了“在末日我要使他复活”的启示性用语。

当宗教权威(犹太人)误解时,耶稣解释说,若不是父吸引某人,没有人能来信他。也就是说,信德及导致信德的一切,最终来自天主,而非纯粹出于人的愿望。

(g)经文的附属引用(第45–48节)“在先知们中记载:『他们都要受天主的教导。』凡听从我父并由他学习的,必来就我。不是有人看见过父,只有那由天主来的,他看见过父。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那信的,已有永生。我是生命的食粮。”

在犹太会堂的讲道中,引述一段附属经文以支持原有的圣经主题是很常见的做法。这里的引文是对依撒意亚先知书五十四章十三节的自由诠释。这段引文以及其后内容的目的,是说明天父如何“吸引”一个人(参见第44节)。这些经文告诉读者,天主愿意教导所有人,但不是所有人都响应。然而,那些聆听天父并向他学习的人,将会来到耶稣面前。在第46节中,作者明确指出(如我们先前所见,亦将再见)只有耶稣见过父,因为只有耶稣曾与父同在天上。但第47节回到这段讲论的基本要点:“信的人就有(即,在耶稣光荣时刻此刻)永生”,因此耶稣是“生命的食粮”。

(g)对“吃”的训解及对原始引文的结语重述(第49–50节)“你们的祖先在旷野吃过玛纳,但他们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食粮,使人吃了就不死。”

这段讲道此刻解释原始经文第31节的最后两个词。对这最后两个词的训解很简短,因为这里的“吃”应当以比喻的方式理解,指的是“信德”,这正是整段讲论的主题。

随后讲道以对原始引文的总结重述结束,并融入在讲论过程中所发展出的新而更深的意义。

看起来,在某个时期,讲道本应在此结束。但在如今的福音文本中,在这段已有内容之后,又补充了一段新材料。

这段新增的材料(第51–59节)是对原始引文最后两个词(即“吃”)的进一步训解。然而这次的训解将用来阐明圣体圣事的本质与重要性。

(g)以圣体术语进一步训解“吃”(第51–59节)“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生命之食粮;谁若吃了这食粮,必要活到永远;我所要赐的食粮,就是我的肉,为世界的生命所赐。”

宗教权威(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自己的肉给我们吃呢?”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们内就没有生命。那吃我肉并喝我血的人,便有永生,在末日我要使他复活。因为我的肉是真实的食粮,我的血是真实的饮品。那吃我肉并喝我血的人,常住在我内,我也常住在他内。正如永生的父派遣了我,我又因父而生活;照样,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食粮;不像你们的祖先吃过仍然死了,吃这食粮的人,要活到永远。”

第51节重新开始对原始圣经引文中“吃”这个主题的诠释;但诠释立刻转变了方向。有两个重大改变。第一,这食粮如今被确认为耶稣的肉,而这肉被形容为“为世界的生命所赐”。这一节强调耶稣肉身的死亡是重要的,是一个牺牲性的死亡。第二,信徒被劝勉要吃人子的肉。这是对圣体圣宴的一个明确参照。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回顾领洗进教前,圣体内的主对我的吸引。大二领洗前,一年之久,每天一放学,我开45分钟的车,赶去住处附近的教堂,参与傍晚5:00的弥撒。21岁领洗后,我更求主,让我今生每天都能透过感恩圣事,与圣体内的主结合。我心深知,这是主愿意赐予我的洪恩;愿这洪恩持续直到我面见天主的那日。我常想,此生还有什么比主透过圣体圣事进入我心、我灵更珍贵的呢?这也是今天我由不便进堂的南方迁居北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好能每天与信友进堂参与感恩圣事,恭听主圣言,恭领主圣体。愿厚爱我的主永受称扬和颂赞。得此洪恩,愿我也效法主,以爱和牺牲喂养寻求主的子民。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